首页 > 主题教育 > 正文
“模拟小法庭”变“普法大课堂”,八中好少年变人民陪审员
来源:毛怡升
发布时间:2021年08月13日

6月1日,新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正式实施,未成年人网络沉迷、校园欺凌等相关问题频频进入公众视野,越来越受到关注。如何保护“少年的你”?8月4日下午,闸北八中的近二十位学生走进位于京师上海国际总部的模拟法庭,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活动拉开帷幕。

本次模拟法庭是由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联合京师上海国际总部、天目西路街道团工委、妇联、司法所、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、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指导站、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的“普法课堂”项目系列活动之一,作为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,旨在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纵深发展,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。通过一起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而涉及的刑事犯罪案例,让参与的学生切实感受法律的庄严与神圣,紧紧扣好“人生第一粒扣子”。

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现象,本次模拟法庭活动以未成年人盗取财产打赏主播、游戏充值事件为背景,由孙朋、赵明、刘倩颖三位专业律师分别担任审判长、公诉人、辩护人,闸北八中的8位同学分别担任审判员、人民陪审员、公诉人、辩护人、被告人、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、证人、法警等角色。模拟法庭外,还有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爱心暑托班的25名同学们实时连线观摩,同时,网上的直播课堂也在同步播出。

“请大家肃静,现在宣布法庭纪律。”随着书记员清脆的声音响起,本次模拟法庭活动正式开始。在三位律师的多次指导下,八名学生各司其职,“小法官们”身着法袍、正襟危坐,检察官和律师们唇枪舌战、慷慨激昂,其余角色也有模有样,严肃认真。庭前准备、法庭调查、法庭辩论等环节进行地有条不紊,呈现了一场精彩紧张的庭审活动。

“虽然是免于刑事处罚,但是,合议庭还是想让你知道什么是该做的、什么是不该做的。古人言:'浪子回头,犹未晚矣',更何况你还这么年轻。希望你知错能改,顺利完成学业,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最终,被告人最终被判决犯盗窃罪,免于刑事处罚,并接受公诉人、法定代理人、辩护人、合议庭的法庭教育。

“参与活动的同学大多已年满十六周岁,有义务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。同时,同学们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,理应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,避免因冲动和意气行事而对犯罪。”专门从事刑事辩护工作的孙朋律师如是说。

我校高二3班的徐姿卉同学表示:“通过本次模拟法庭的活动,我不仅习得许多关于法律的理论知识,更有幸扮演’人民陪审员’一职,身临其境地体会了法庭的庄严与神圣。庭前准备、法庭调查、法庭辩论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,每位角色各司其职,更增添法庭在我心中的正义性。这一沉浸式体验十分有趣而富含代入感,因此活动结束后这种感觉仍久久难以忘却。这一活动不仅能以更亲民的方式使法律走进大家的生活,同时也能让大家在成长过程中时刻铭记法律、严格守法,从自身做起,成为新一代的守法好公民。”

饰演被告的刘雯馨同学说:“坐在被告席上,内心既紧张又羞愧。虽然是一场模拟法庭,但是我切身感受到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。当最后公诉人、辩护人、’母亲’、审判员和审判长都严肃地对我进行教育,我明白法律不纵容任何人,但是却会实实在在帮助任何无知的人,浪子回头、重塑人生。这次的’被告体验’,让我对法律更多了一份敬畏之心,也将在日常生活中,警钟长鸣,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。”

高一4班的孙肇泽感受颇深:“通过这次的活动,我感受到公诉人不仅仅是公正的司法体系的一环,更加提现了保护群众的社会责任。被告不仅仅是法律治理的对象,他们依然是法律保护的对象。作为检察机关不仅仅要让嫌疑人合理得到判决,还要起到引导犯罪嫌疑人的角色,帮他们迷途知返。”

“模拟法庭”的实践普法,使学生们熟悉了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,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法律的主观能动性。活动组织和调动了校园师生、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参与,丰富了社会实践的项目内容,创新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中体验、感悟、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道德情感,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、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更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。